湖南法治報訊(全媒體記者伏志勇 通訊員李雷雨 鄧靜如)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陶瓷產業一直以來是醴陵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為實現“辦理一件,治理一片”的社會效果,助推醴陵陶瓷企業高質量發展,醴陵市人民法院始終立足產業特色,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出源頭治理、多元化解、分層遞進的涉陶瓷產業民商事糾紛解決路徑。不斷健全與人大代表的常態化聯絡服務機制,讓代表履職和法院工作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同頻共振”,共同為“五彩瓷”保駕護航。
醴陵市人民法院陶瓷行業多元解紛調解室內正在調解一起陶瓷企業買賣合同糾紛。
“打官司,雙方不一定要撕破臉,坐下來好好談,大家今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在醴陵市人民法院陶瓷行業多元解紛調解室內,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正在調解中。原本劍拔弩張的原告醴陵某陶瓷原料公司與被告醴陵某瓷業有限公司雙方代理人經過人大代表、法官、特邀調解員三方的共同調解,終于握手言和。
原來,自2019年開始,被告就與原告簽訂成品泥購銷合同,約定被告按約支付貨款,原告按約供貨。但在合同存續期間,被告以原告成品泥質量存在問題為由拖延支付貨款,截至2024年10月,累計拖欠原告貨款8萬余元。
“這起涉及金額8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雙方合作關系長達5年,有調解的基礎。如果走訴訟程序,耗時耗力,被告企業可能會因強制執行影響企業正常經營,降低企業信譽度,且不利于矛盾緩和。”醴陵法院速裁團隊法官經分析認為案件存在調解空間,為了讓原告盡早實現合法債權,特邀請陶瓷行業的醴陵市人大代表肖迪強參與案件調解。肖代表發揮其懂行情、知行規、說行話的優勢,抓住雙方爭議的供貨質量問題,以行業人員的視角面對面提出專業意見。最終經三方努力,僅用時半天就解開當事人心結,被告當場付清所欠貨款并表示將繼續與原告合作,該案圓滿解決。
自今年4月以來,醴陵市人民法院依托先進陶瓷產業鏈人大代表聯絡站,完善與人大的協調聯動機制,與人大代表一起,共同參與陶瓷行業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共調解涉陶瓷糾紛10余起,涉案金額60余萬元。
今后,醴陵市人民法院將繼續發揮“人大代表+法官”的工作機制優勢,源頭化解矛盾糾紛,優化醴陵陶瓷行業營商環境,為“中國陶瓷之都”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責編:劉惠明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